本文转自:日照日报
“心”光满校园 成长正芬芳
——许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探索
□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讯员 朱桂港 秦荔
从创意十足的硬件设施无声陪伴学生调节情绪,到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活动在趣味体验中传递心理知识,将心理健康教育编织进校园生活的每一处角落,助力学生驱散阴霾、拥抱阳光。
近年来,五莲县许孟镇中心小学以“身心健康,和谐发展”办学理念,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品牌精心培育,通过构建科学模式、打造专属空间、创新活动载体,让每颗童心都能在阳光下舒展,走出了一条具有乡村学校特色的心育之路。
模式引领:锚定心育航向 “徐老师,这是本周班级心理晴雨表,发现两名同学近期情绪波动较大。”周一早读课刚结束,四年级班主任徐春瑶就收到了心理委员林可馨的周报表。这份手绘的表格上,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同学们的情绪状态,红色代表焦虑,绿色象征愉悦。这样的场景,是许孟小学“136成长模式”落地的生动缩影。
“心育工作不能是零散的‘救助行为’,必须建立系统化的长效机制。”该校党总支书记厉丹介绍,经过三年实践打磨,该校形成了以“1个目标、3层序列、6心工程”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。
一个核心目标锚定学生成长根本———筑牢班级心理支持系统,培育乐观、坚韧、友善的积极心理品质。为此,学校将心育目标分解到每学期、每个班级,与德育评价体系深度融合,让“阳光成长”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。
三层推进序列形成育人合力。在学校层面,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,每学期制定专项计划;在班级层面,推行“班主任+心理委员”双轨制;在家庭层面,建立家长心理学校,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体系。
六大“心”工程撑起成长保护伞。专业教研“慧心”工程,“学研践”结合,提高教师育人智慧,2名教师获县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一、二等奖,1名教师代表日照市参加省级心理教师基本功大赛。心育宣教“润心”工程,每月发布心理小报,科普身心发展小知识;生生互助“知心”工程,发挥心理委员朋辈作用,洞察班级学生心理动向,形成周汇报、月总结制度;家校协作“同心”工程,学期始末以及考试特殊节点,面向家长开展心理专题大讲堂,避免焦虑转移,助力亲子关系;班级特辅“暖心”工程,及时发现并关注情绪以及行为反常的学生,班主任在心理教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辅导;危机干预“安心”工程,心理测评与实际表现相结合,确定危机关注等级,分级分类专业帮扶。
空间赋能:打造“123”情绪能量场 “老师,我想砸砸压力球!”课间十分钟,二年级学生郑浩然(化名)抱着彩色橡胶球,在情绪长廊的“宣泄区”用力投掷。球砸在软包墙上发出闷响,孩子脸上的愁云也随之消散。这个充满童趣的空间,是许孟小学“123”情绪能量场的一角。
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出发,许孟小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通过全员参与,长期实践,打造了心理健康教育“一廊、二角、多活动”的“立体式心空间”。
情绪长廊成为学生的“快乐驿站”。贯穿教学楼的百米长廊被巧妙划分成“运动解压区”“创意表达区”“互动游戏区”,学生们可以探索、认识并处理自己与他人情绪。阅读角内,趣味十足的心理漫画书、情绪绘本,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,提升心理素养。
两大专属角落各显神通。操场边的“情绪角”像个秘密花园,木质小屋里设有“树洞信箱”,孩子们可以写下烦恼投入其中,心理老师会定期回信;外墙的“夸夸墙”贴满便签,“你帮我捡笔的样子真帅”“上次你安慰我,谢谢你”等温暖话语,让善意在校园流转。图书角里,《我的情绪小怪兽》《学会接纳自己》等绘本被翻得卷了边,旁边的“阅读心得本”上,学生们写下:“原来害怕的时候,告诉自己‘我能行’真的有用。”
多样活动让心育焕发活力。许孟小学在心理健康月组织了“和父母童年Say Hi”心理健康嘉年华活动。征集100个爱自己的方式,由学生自己书写在彩色卡片上,建成一条充满爱的彩虹长廊。“你笑起来真好看”,记录学生微笑时刻,让笑容传递到每个孩子的脸上。“穿越”父母童年,通过踢沙包、跳皮筋、捉泥鳅、抓石子、翻花绳、抽陀螺等游戏,让小朋友们重温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游戏,感受父辈的童年快乐。
心育结硕果:阳光满校园 “现在班级里吵架的少了,互相帮助的多了;哭闹的少了,主动沟通的多了。”这是班主任们最直观的感受。心理健康教育的深耕细作,让许孟小学焕发新的生机。
“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。”在许孟镇中心小学,心理健康教育早已超越课程本身,成为一种育人姿态。当“心”光洒满校园,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的力量,如同校园里的梧桐苗,迎着阳光,茁壮成长。
如今,漫步在这所乡村小学,听着课间传来的欢笑声,看着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,便能读懂“心育”二字的分量———那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与呵护,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。
51配资网-51配资网官网-配资的论坛-全国十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